逃跑了17年的谋杀嫌疑犯在经过收费站时成为了“目标”
柯桥的“智能天网”有多强大?潜逃17年的犯罪嫌疑人李来到柯桥老家。他在高速公路上被发现,仅在1小时15分钟后被捕并被绳之以法。今年以来,柯桥警方通过加强以公共安全视频为重点的“智能工程”建设,建成了立体智能的“智能天网”。迄今为止,已成功抓获38名逃犯。
我去柯桥被抓了
李的家乡在贵州六盘水,他在当地的一家工厂工作。他性格内向,经常被同事傅欺负。2000年1月的一天晚饭后,李喝了一点酒,拿起桌上的刀,刺死了傅。
事发后,李(化名胡)逃离贵州,随乡亲到浙江工作。他去了宁波、杭州、绍兴等地,因为没有身份证,他不得不在工地上打零工。今年2月,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在保江的一家印染厂工作。
冬天流感很严重,李也感冒了。在滨海工业区(马鞍山镇)工作的村民们邀请李过来放松一下。前天上午9点15分左右,他上了家乡的面包车,刚经过杭甬高速公路客桥出入口收费站,就被警察“盯上”。
“通过视频跟踪和分析,我们发现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人非常像网络上的逃犯。”柯桥区公安局信息作战中心的一名警察司继峰说,他们立即成立了一个临时逮捕小组来追踪这辆货车,并组织警察拦截它。
货车沿科海线行驶,经过祁县,到达滨海,最后停在滨海工业区北八路一厂门口。当逮捕他的警察出现在李面前时,他正低着头玩手机,坚持说他姓胡。
"你多久没见到你儿子了?"“你逃了多少年?”警察的问话触动了李的心。他沉默了,眼泪顺着他的眼睛流了下来。
40,000多只“眼睛”保卫和平
“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有效地逮捕逃犯,是因为在柯桥建立了智能警务。”柯桥区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贾珠表示,今年以来,柯桥警方确立了“零案件、少案件、快案件”的目标,建立了情报信息、治安防控、查处打假“三大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月至11月,柯桥刑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8.2%。
在柯桥区公安局信息实战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全区街道、商业区和居民区的摄像头拍摄的照片,车牌号码和行人佩戴清晰。无论哪里出现异常,都可以实时跟踪。
“通过‘冰雪工程’的建设,目前交通要道、公安检查站、乡镇、农村等地已有4万多部公共安全视频,基本实现了全球覆盖和网络共享。”贾珠说,光有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化应用。柯桥警方将现代化的新手段和新设备应用于侦查破案、治安防控、安全监管等诸多领域。,加强信息收集、汇总和分析,使一些案件从追溯到源头防控,公安工作从被动反映到主动预测、预警和预防。
边肖:杜陈珊珊文华
标题:逃跑了17年的谋杀嫌疑犯在经过收费站时成为了“目标”
地址:http://www.sz-jinlong.cn/sxzx/15718.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