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综述:中国影视人类学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本篇文章1120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昆明7月30日电(记者徐向良保旭)在这里举行的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期间,展示了从世界各国征集、精选的23部人类学电影,以生动的形式和独特的叙述方法展示了世界多元文化。 其中包括15部中国导演拍摄的电影,这证明中国电影人类学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电影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建立在人类学和电影学两者结合的基础上。 用电影手段记录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状况,制作具有人类学或民族学性质的电影资料,是中国电影人类学学科的肇始。 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关人士首次呼吁拍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的历史各种形态,反映和记录各民族社会的历史、现状和文化遗产。 当时,中国着名电影人类学专家杨光海拍摄了《苗族》、《清水江流域苗族结婚》等五部电影,成为中国独立人类学电影的第一人。 之后,中国电影人类学开始大量生产关于民族文化的有人类学意义的民族电影。
在此期间,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作为中国唯一以民族命名的电影制片厂,从1983年到1987年,拍摄了关于《博南古道话白族》、《纳西族和东巴文化》、《泸沽湖畔的母系亲属》等云南十七个少数民族的十八部电影。
然后,还出现了关于电影人类学的研究。 学者对电影人类学电影的拍摄目的、大体、复制、做法、意义、野外调查与拍摄关系、记录与复原、现代化手段与高新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一所大学相继开始了电影人类学的教育。
随着中国电影人类学的成熟,更有学术规范的电影人类学作品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其中之一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 一九九一年《沙与海》获得第二十八届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奖,成为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中国电视纪录片。 同年《藏北人家》入选法国戛纳电影电视节。 一九九三年《最后的山神》获得年度亚广联大奖。 一九九四年《普吉和他的恋人们》、《进入独龙江-独龙族的生存状态》以及在德国、瑞典、英国举行的国际电影节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召开系列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基础上,中国电影人类学界和国际学界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和交流。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电影部等学术机构合作,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拍摄了记录藏族以前传来的宗教文化的纪录片《神圣鼓手(安多)》,1998年第
相关人士认为,近30年来,中国电影人类学的研究无论在广度方面还是深度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据统计,中国建国以来累计生产电影人类学电影,约有1000多部。 现在中国电影人类学已经完成了本土化的变化,实现了与西方电影人类学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 而且日新月异的电影手段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工作者,注视着这一新学科表现的力量和在未来人类学研究中的作用。
标题:热门:综述:中国影视人类学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7339.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