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差距正在缩小
本篇文章970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发布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首次揭示了中国城乡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该指数综合衡量了中国大陆除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31个省(含直辖市和自治区)、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754个县(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那么,什么是“数字包容性金融”?一些业内人士将其定义为被排斥或服务不足的人通过数字手段获得并使用正规金融服务。例如,2015年,湖南省平江县新源村的年轻人何斌从中和农村信贷和蚂蚁金服借了4万元,用来养猪、养鱼和植树造林。他是数字普惠公司的受益人。或者说,美联储推出的商品产业链金融系列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受益者。
该指数显示,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在一些指标上,中西部地区甚至比东部地区表现更好,显示出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数结果显示,近年来,通过数字包容性技术,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正在逐渐缩小。2011年,上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最高,是西藏自治区的4.9倍,西藏自治区得分最低。然而,这一差距在2013年缩小到1.9倍,低于传统金融。2015年,这一数字甚至降至1.5倍。(详见图1)
根据该指数的计算结果,上海、北京和浙江在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排行榜中排名前三。在337个城市的排名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前十名的分布与省级指数相似:基本位于东部。其中,杭州排名第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最快的城市。
对此,中国联邦储备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与传统金融机构将主要资源分布在人口和业务集中的地区相比,互联网金融使金融服务更加直接,客户覆盖面更广。移动互联网使“通用”成为可能,而云计算和大数据带来“好处”,使服务更高效、成本更低、风险更低。通过大数据筛选和衡量风险,没有信用记录的用户也可以获得金融服务,还可以获得“一般”和“好处”。
相比之下,中国央行2016年7月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也显示,广东、山东和江苏在投资者比例方面位居前三,这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最快的几个省市相当一致。(详见图2)
同样,业内人士也认为,无论是覆盖面、使用深度还是数字支持服务的程度,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创新都降低了客户进入的门槛,使得金融服务的趋势越来越受欢迎,使得通常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应有含义。
标题: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差距正在缩小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3468.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