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英:解盘中国奥特莱斯
本篇文章1534字,读完约4分钟
年仅58岁的万即将退休,他成了一名食蟹猴,并首次在中国推出了奥特莱斯的零售模式;现在,66岁的她接过了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抛出的橄榄枝,担任奥特莱斯(中国)经营管理公司董事长,开始在中国五大都市地区开展Ole业务。
上世纪80年代末,万和刘曾是北京百货大楼的同事。从那以后,刘建立了首创集团,而万则在商业地产方面努力工作。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这使得刘看到,多年来繁荣一时的房地产开发已接近死胡同,必须辅以新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向老同事发出了邀请,万最终选择与先锋合作,抢占中国Ole市场。
奥特莱斯是如何制作的?
谈到奥特莱斯的起源,万·文英谈到了2000年底在美国的经历。
当时,万去美国参加一个零售商会议。她在美国的一个朋友接待了她,并问她来美国时想去哪里。万提出要了解中国还没有的商业模式。我的朋友想了一会儿,说:你真的可以做一件事。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我的朋友带着万去看了七八个门市。
“当时,我看得越多,就越觉得这种格式肯定能在中国制造。”万对说道。
当时,万是北京燕莎友谊商城的总经理。当时,燕莎商城已经运营了近十年。类似的竞争对手如百盛和赛特正在崛起,燕莎需要一些新的扩张;此外,燕莎的品牌不错,但价格昂贵。对于那些买不起燕莎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应该有地方消费。我对美国奥特莱斯的了解使万文英看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万从美国回来后,组织了几个调查组走访欧美网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之后,万总结了门店需要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成功的几点:第一,位置要稍微远离城市,不要与正规门店冲突;第二,交通应该很方便;第三,应该有一个大停车场。
万的想法得到了汉莎集团的支持。后来,她开始寻找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房产,但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她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直到2002年1月,机会来了。
当年参加全国人大时,万就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当时,朝阳区人大主任万找到,说有个地方生意亏本,生意很不好。他想请万帮他想办法。
第二天,万和人大主任对北京东四环边缘的一个建材经营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
“当我看到它的时候,这不是开一个出口的地方吗?”万说,这个地方位于当时刚刚通车的四环路的边缘,交通便利;那时,北京没有五环路。东边有一片小树林,南边有一个高速公路坡道,北边什么也没有,基本上属于荒野,满足了远离城市的需要。当时有两栋楼在运营,万租了其中一栋,占地17000平方米。
有了场地,接下来的第二件事就是吸引投资。
"当时,吸引投资更加困难."万对说道。当时的问题是,整个中国都不知道什么是奥特莱斯;品牌所有者对在这样的荒野中打造高端品牌心存疑虑;折扣的概念没有被很好地理解。因为他不明白,万对几乎没有什么支持。
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可以解释当时的情况。当时,万文英去过几次香港。起初,邀请她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她甚至可以一晚上吃几顿饭;当她解释她的意图时,请少吃;后来,我不得不在别人的办公室等着;后来,所有想看的人都不见了。大型国际品牌显然对登陆中国缺乏信心。
面对这样的情况,万文英的想法是先吸引几个高端品牌再做说服。当时华润代理了登喜路、浪湾等四个国际知名品牌,万文英找到了华润的负责人,邀请他入驻。当时负责人看了看荒野中的燕莎奥特莱斯,非常谨慎。虽然他最后说他可以试一试,但他提出了苛刻的条件。
这样,燕莎奥特莱斯推出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品牌。由于燕莎商城的良好声誉,万积累了许多重要的品牌客户,这也为其投资奠定了基础。最终,燕莎奥特莱斯落户数百个品牌,包括40或50个国内外一线品牌。
2002年12月18日,燕莎奥特莱斯正式开业。那天有20多万人受到了欢迎。从那以后,商业表现一直在上升,一种新的商业形式在中国正式成长起来。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万文英:解盘中国奥特莱斯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1138.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