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那个“艰难的决定”
本篇文章1098字,读完约3分钟
上海车展前夕,奇瑞高管的一个“艰难决定”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奇瑞取消了拟议中的林炜品牌部门,将林炜品牌划归奇瑞销售公司,就像瑞琪一样。奇瑞此举无异于向外界宣布,两年前在奇瑞推出的“多品牌战略”遭遇了阶段性失败。
六年前,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回答为何坚持自主品牌而非外资合资时表示:“喜马拉雅山有南坡和北坡。”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走南坡,搞合资企业;我们正在走一条陡峭的北坡,这是非常困难和危险的。”
六年后,奇瑞作为自有品牌汽车的“旗手”,每年生产和销售近70万辆汽车,连续十年位居自有品牌销量第一。截至2010年底,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和华晨已赢得国内乘用车45.6%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与合资品牌规模竞争的趋势。
然而,在以低价优势迅速抢占市场蛋糕的同时,包括尹同跃在内的所有本土汽车公司高管心中都隐隐作痛,在品牌形象和品牌溢价方面,自己的品牌无法形成与合资品牌相媲美的竞争优势。然而,面对新一轮的合资和独立攻势,独立品牌“努力工作”的时间似乎越来越少。
苦苦挣扎的本土品牌
在中国汽车企业合资的浪潮中,仍有一批汽车企业被迫寻求自主发展的艰难历程。
长城汽车是一家从皮卡车起家的本土汽车企业,应该被认为是民营企业中时间最长的公司。没有外部支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皮卡车和越野车一直占据中国市场的第一位,新推出的伊藤轿车销量在短短十个月内就超过了10万辆。
吉利汽车,廉价品牌的代表。然而,李书福对奢侈品牌沃尔沃的全资收购让世界大放异彩,一个不起眼的民营企业突然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跨国公司。
比亚迪最晚进入汽车圈,但突然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明星。巴菲特的关注让比亚迪的光环持续闪耀。
作为中国最早的自主汽车的代表,奇瑞一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性的体现,甚至超越一些跨国汽车企业,跻身中国汽车产业前三名。
然而,令人眼花缭乱的背后是多年的辛勤工作。考虑到吉利推出第一款产品的场景,如果没有意志坚强的李书福,放弃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与过去的痛苦相比,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是人们最关注的。
一些汽车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声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但这是100%的自主装配还是由内而外的自主?
一些汽车公司一直希望冲击欧美市场,但迄今为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对中国汽车公司来说仍面临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
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仍深陷中低端汽车的泥潭,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偏好惯性无法在短时间内克服。
奇瑞的案例可以充分说明:2011年,当本土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外部环境不明朗,合资自主品牌咄咄逼人的时候,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奇瑞:那个“艰难的决定”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2692.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