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科技园的生长范本
本篇文章246字,读完约1分钟
一座仓库建筑成了R&D世界知名企业聚集的“小张江”;一个多年亏损的“小企业”已经成为新材料产业聚集的功能性材料工业园区;一个不为人知的公园已经成为单位面积税收最高的四星级公园,两个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诞生了...
这是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过去五年的真实成长经历。
华科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晓军表示,在园区初期,除了位于郊区边缘的几个仓库外,各种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宏伟计划都留在了华科园决策层的脑海和纸上。即便是这些租来的仓库,在上海巨大的“建筑经济”中也没有竞争优势,因为“地段”差,交通不便,周围缺乏生活设施。
自国务院批准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金制造业以来,“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上海经济的关键词。华科源决定引进“国外智力”,首先要培养员工的现代服务意识。从那以后,一个国际服务团队出现在园区,建立公司网站,制定投资策略和接待程序,甚至建立中英文双语出版物,这在国内科技园是罕见的。在营造公园环境方面,管理者甚至要求办公楼的亮度达到“麦当劳”的水平;洁净度应达到国际五星级酒店的水平。
在这样一种“现代服务”的氛围中,过去五年间已有数百家企业进入华科园区,其中有许多是医药、材料和精细化工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如世界上最大的新材料应用和研发公司,如美得威世维克、阿什兰集团和汉森化工。
园区进入稳定发展轨道后,华科园有限公司成为其新的目标,以进一步打造服务品牌,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管理层选择“服务输出”作为实现新目标的途径。
位于上海市西台路“三星级”园区——“徐汇功能材料工业园”,是华科源有限公司“服务出口”的品牌项目,该园区从一个曾经封闭的“失望”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知名的新材料城园区。
浦源科技园区是华科源公司服务出口的另一个目标园区,最初被淹没在上海巨大的“建筑经济”中。华科园开始从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向入驻企业分类调整转变,使浦源科技园从简单的物业服务向多功能服务平台转变。近三年来,浦源科技园区的经济贡献指标在同类园区中名列前茅。巨人网络和Pactera软件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无论是引入前沿服务理念还是输出成熟经验延续品牌价值,中国科学院在现代服务业维度上的快速成长都是国内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缩影。
1999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到目前为止,国家、省、高校三级大学科技园体系已经日趋成熟。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86个,孵化面积829.3万平方米,R&D机构1235个,发明专利1185项,孵化企业6583家,孵化企业总收入499.98亿元,共有15家企业上市。平均每个科技园有近100家企业和R&D机构,营业收入超过6.58亿元,员工超过3800人。
几天前,第三届全国大学科技园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发布了《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指导意见》和新修订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上强调,大学科技园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要求各地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规范化、动态化管理,引导和支持其持续健康发展。
标题:一个大学科技园的生长范本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2885.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