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恶的力量
本篇文章1379字,读完约3分钟
2010年,许多公司继续或明或暗地“作恶”。企业商业行为中的邪恶力量绝不是向上的积极力量,而是商业社会中的“黑色力量”
不要邪恶!
大多数人都知道“不作恶”被谷歌视为公司的信条。谷歌提醒自己,在制造任何产品时,我们都必须首先考虑“不作恶”的前提。
事实上,“不作恶”是一个道德底线,就像“不做假账”一样,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谷歌就是这样,中国的其他一些企业也是这样。腾讯、奇虎360、蒙牛和伊利??2010年,中国企业启蒙的第一年,这些企业的行为和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谷歌,谁能不作恶
2010年新年伊始,谷歌激怒了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工作。1月27日,在ipad发布后的公司内部会议上,乔布斯说:谷歌所谓的“不作恶”信条完全是“胡说八道”。“他们想杀死iphone,但我们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微软创始人比尔遇到了谷歌的“不作恶”。盖茨的炮轰,前者警告谷歌不要为其失败找借口;后者批评谷歌不了解企业级搜索,必须遵守东道国的法律。如今,几乎没有人仍然相信谷歌“不作恶”的承诺。此外,随着谷歌实力的增长,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新的例子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自2010年以来,谷歌不断提起诉讼。由大数字图书馆计划引发的诉讼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着;2月24日,在意大利,该公司的三名高管因侵犯隐私被判处六个月监禁;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对谷歌发起了反垄断调查;随后,谷歌推出的一项名为“buzz”的社交网络服务遭到了批评;今年5月,谷歌被迫承认,在过去三年中,它的街景车在拍照时扫描了用户的无线网络,这项服务受到了监管机构的调查??
谷歌利用巨额资本收购和发展跨行业业务,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垄断网络。最终,它的垄断将不仅止于公司和行业层面,还将超越文化和政治。目前,谷歌投诉的内容涉及其所从事的所有市场领域。包括其在相关领域的强硬立场、运作中的一些秘密等等。谷歌不仅激怒了用户、竞争对手、作家和出版商,还激怒了跨国网络监管机构和反垄断机构。在官司缠身、产品受到广泛批评的情况下,它怎么敢说“不要作恶”?
在中国,谷歌中国直接触及了中国政府的管理之剑。谷歌进入中国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侵犯icp资格、卷入色情、侵犯知识产权等。
最后,在2010年3月,谷歌中国选择离开中国大陆。尽管许多用户不愿意放弃它,但全球搜索市场巨头的“不作恶”信条已经改变。请记住,用户的信任是其“不作恶”信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谷歌宣布高调退出中国市场时,它显然没有考虑中国用户。
谷歌一再解释说,外界误解了它的“不作恶”信条。由于这一目标的确立,公众经常要求这个互联网搜索巨头有更高的标准。当一些人对谷歌的行为不满时,很容易以“不要作恶”为例,即使这只是个人感受。在许多情况下,谷歌已经成为公众批评的目标。
无论如何,谷歌因其隐私政策受到了批评。对于一个受利润目标驱动的公司来说,“永不作恶”的目标很难长期坚持,因为企业无法拒绝各种各样的参与和利益诱惑。
“许多西方公司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滥用互联网自由,揭露‘不作恶’的虚伪。”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的学者赵国君敏锐地做出了上述分析。在西方,比如硅谷,“作恶”不是捍卫者在创新者和挑战者脸上贴的标签,而是攻击者挑战垄断的武器。中国也是如此。
“不作恶”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作恶的力量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3003.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连卡佛:百年老店的时尚骚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