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为何行不通?
本篇文章1130字,读完约3分钟
年初以来,“贱菜害农”和“贵菜害民”的矛盾局面,让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思考和酝酿,尤其是谴责物流成本高、环节多,似乎已经上升到“人神共愤”的地步。然而,在昨天举行的“21世纪商业论坛”上,许多专家认为物流实际上成了替罪羊。
信息不对称也是流通的成本
事实上,与目前的公众舆论相比,目前的公众舆论只把矛头指向交通问题,如过多的中间环节和过高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昨天参加会议的专家指出,实际上有一个信息流通的概念。
“今年,蔬菜价格突然下跌。根本原因是去年的气候灾难。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发布信息,责任重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研究员杨颉说。
据报道,去年,南方遭受了“冷泉”和“旱泉”。4月和5月,传统的“蔬菜南运北运”停滞不前,导致蔬菜价格飙升。许多农民信息不对称,今年扩大了种植。结果,今年南方没有发生灾难,最后蔬菜供过于求。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商务部研究院流通研究部主任张玉林表示,目前,农产品(000061)的物流状况往往需要通过,例如,农业超对接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来降低成本,或者农村合作社自己组织加工和销售,这些都是推荐的方式。
"把希望寄托在农业超级对接上是错误的."
"把物流的希望寄托在农业超级对接上是错误的."但是,杨颉认为,目前在解决流通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值得思考。
“农业超对接是日本的经验,但中国很难向日本学习。”杨颉介绍说,日本农业超级对接的最大优势是60%的日本农产品依赖进口。一旦所有进口产品进入港口,品种和数量信息将被传送到加工企业,然后到超市。总量是透明和快速传递的,但中国显然没有这个基础。
"谁能估计全国农民的种类和数量?"杨颉说。事实上,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这涉及到农业产业化问题。虽然国家目前正着力培育一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但最终影响并不大。
数据显示,在中国500家国家农业龙头企业中,约有8000万农民,仅占农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余三分之二依靠自身力量与市场直接相连。这些农民生产的产品不到整个流通领域的50%。
■相关新闻
商务部:蔬菜流通应该是公益性的
商务部发言人简瑶昨日表示,商务部更加重视流通环节和流通体系建设,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蔬菜销售终端和蔬菜批发这两个公益性场所的投入。
在谈到商务部是否有计划要求各地降低租金时,简瑶表示,前一阶段一些蔬菜品种“难以销售”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流通成本的增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包括运输成本和油价。许多研究人员提到的“最后一英里”票价上涨实际上是展位费等因素造成的,这也是一些省市继续补贴展位费的原因。“这个问题的出现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流通的公益性,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标题:“农超对接”为何行不通?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3611.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