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扩大背后的垄断之手
本篇文章8239字,读完约21分钟
财富的初始分配状态是相对平等的,劳动、智慧和人才的公平竞争不会很快导致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在中国十多年来,相当一部分社会资产仍为国家所有的情况下,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少数先富起来的居民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这表明一定存在着广泛而重大的垄断因素,破坏了竞争和分配的普遍公平。这显然不是由于某些垄断行业和垄断国有企业的存在造成的,因为垄断利润在经济学中总是属于垄断所有者的。至于受雇于这些行业的一些受益工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充其量只能被称为中产阶级。当然,质疑这些干部和工人为什么属于中产阶级是很自然的,但毫无疑问,任何社会的中产阶级的增加都不会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因此,在澄清收入分配领域的迷雾之后,我们现在可以直接攻击问题的症结和症结:在收入分配研究中经常被忽视的行政垄断的歧视、权力垄断的自利性、资源垄断的爆发和市场垄断的马太效应,是加速财富从多数人向少数人转移的第一推动力。如果我们真的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就不能脱离贫富两极分化,在似是而非的外围问题上拐弯抹角,也不能试图平抑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出现的收入和财产差距,而是要积极揭示真正不公平地扩大贫富两极分化的主要垄断因素,通过改革和机制设计来改革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制度安排。
行政体制垄断下的财富大转移
在任何社会中,国家都是最大的行政垄断力量,这是人类形成和维持社会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行政体制垄断是影响市场外收入分配格局的最大因素。然而,应该公平地指出,这种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但通常是积极的。即使是对市场的部分直接干预,例如对水、电、石油、天然气和许多公用事业价格的垄断干预(这在许多国家很常见),也往往是为了社会稳定和保护弱势群体。目前,我国资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正在逐步降低政府补贴,并进行微调。一方面,这种缓慢的价格松动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他们呼吁加快能源和资源价格改革;另一方面,它也引起了普通人和知识分子的不满。由此可见,这种行政垄断有其自身的秘密。
因此,一般来说,政府的行政垄断体现了市场干预收入分配的公平精神,而不是相反。就像精炼石油或天然气的价格一样,这种干预的实际效果或效果往往是有争议的。但从政策设计的初衷来看——正如我们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看到的那样,政府对这类价格的控制或干预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低收入人群和稳定社会。可以认为,当行政系统垄断是建立在经济和社会稳定以及保护弱势群体的基础上时,其实施效果一般会改善或者至少不会恶化财产和收入的分配。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对其他政策目标的追求,中国至少存在三种垄断性的制度安排,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恶化了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首先是土地的制度垄断。控制土地使用和规划的垄断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但土地的制度安排却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农民长期被严格限制在城市定居,农民工被禁止在城市建房,郊区农民被禁止自行改变土地的性质和用途,而农村土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被国家垄断控制。另一方面,农村土地非农化的目的和制度设计不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状况,也不是为了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安居乐业,他们已经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大量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被集中投入到城市户籍人口周围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上,导致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飙升,从而形成了全国范围内数万亿规模的财富从农村居民向城市户籍人口的持续转移。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小(国家统计局:1978年为2.57倍),财产差距不大(城市居民廉价租房,农村居民拥有简易住房、自留地和自留地)。如今,收入差距仍大致相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03年以来一直徘徊在3.2至3.33倍之间,略高于改革开放前的水平。我们的数据是2010年的2.4。
可以说,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我们实际上已经走上了利用城乡土地市场价格差异为城市化提供积累的道路。这样,一方面我们建设了一大批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另一方面,我们又产生了9亿多农村登记居民,他们由于财富的不断转移而相对贫困,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如果我们谈论在不阻碍每年数万亿财富转移的情况下缩小贫富差距,那么我们的讨论是不严肃和真诚的。
二是垄断和封闭的城镇户籍制度的安排。在20世纪50年代初和中期,中国居民可以随着就业自动进入城市,并自然享受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其他相应的福利待遇。195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城乡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非农化”已成为最严格的强制性计划。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逐渐成为中国工人的主体。然而,近年来,除了当地农村人口进入当地小城镇以外,与城市和农村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并没有放松。
随着这些年来,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劳动者的主体,他们已经成为一支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家庭的社会流动大军。当他们为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数以亿计的惊人积累,让全世界为中国工人的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所震惊的时候,实际上是农民工,他们不得不徘徊在城乡的边缘地带,找不到自己。他们住在城市,但他们被户籍制度和福利制度所阻碍,成为受歧视的移民。他们在城市里不能平等地享受公民权利。与此同时,他们离开了农村,因为他们不能在城市定居,也没有稳定的生活预期,这阻碍了农村的资源释放、集约化经营和经济繁荣。
尤其荒谬的是,随着农民工自己建造的城市的扩张和美化,他们的状况并没有改善,反而成为城市进一步排斥的对象。投资、项目、大型机构和大型项目的不合理集中导致的大都市的拥挤和扩张,已经成为大都市被挤出的新原因。在人口承载能力有限的“原因”下,大都市引进高端人才的各种优惠待遇与对他们的明显歧视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在春节期间短暂的缺席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部分瘫痪,这表明他们绝不是城市中一个可选择的边缘人群。然而,一方面,我们的城市依赖于他们的低端服务,另一方面,它傲慢地拒绝他们的正式存在,并分享公民的福利和权利。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后代已经进入社会,贫富之间的代际转移日益严重。由于大量中青年农民离开农村,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水平已经成为与30年前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相对萧条的几个单独领域。数千万农民工的留守子女既没有受到父母的教育、照顾和督促,也没有得到社会和教育资源的照顾。他们几乎不带的孩子没有像样的生活环境,受到城市教育资源的歧视。到目前为止,他们基本上不能参加父母工作的高中入学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通过这种方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几乎所有年龄段的注册儿童关闭了大门。在高等教育方面,与改革开放初期甚至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农村注册人口在本科生(更不用说重点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大幅下降。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及其子女向上流动的机会被封锁和封闭,这不仅带来了对经济增长后劲的长期担忧,而且不可避免地加剧并继续加剧贫富两极分化、机会不均和社会不稳定的紧张局势。
第三是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制度垄断。在计划经济时代,储蓄存款利息是中国居民,尤其是普通工薪阶层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财产性收入来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迅速高度市场化,土地价格随着拍卖而市场化,甚至股票价格也高度市场化。然而,绝大多数工人最重要的财产收入,即储蓄存款利息,并没有市场化。由于储蓄存款和债务利息是由垄断规定的,所有其他向公众筹集资金的固定回报形式在法律上都是非法的,受到了严重打击,所以最近逐渐采用了利率市场化的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和地方债务,并且不向公众发行。这样,虽然私人资本需求极其旺盛,但他们只能采取地下银行的高风险形式,这使大多数人气馁,以至于他们只能主要或仅依靠异常低甚至负的通货膨胀率。
这种垄断性的利息制度,通过人为压低公众的财产收入,不仅为企业(主要是大中型企业)提供了廉价的资金,还为银行提供了丰厚的息差和低风险客户。作为这种制度安排的基础,存款人已经成为金融稳定的受害者。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人们经常把拥有财产的财产性收入与经营财产的投资性收入混为一谈。经营性房地产投资收益是一种风险投资行为,不产生房地产收益。因此,买卖股票和房屋的投资行为并不产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附加值,因此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增值统计包括拥有财产产生的收入,如利息和租金。由于储蓄存款的利息是基本劳动者财产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今天的储蓄存款总额已经超过30万亿元,与利率市场化可能实现的固定收益相比,这种从最广泛的基层家庭到企业和银行的财富转移每年持续数千亿甚至数万亿元的规模。
在过去的10年里,小至县城,大至一线城市,几乎同一地区的所有房屋都无一例外地增加了5-10倍(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要小得多,因为统计城市的地理范围在不断扩大),而一年定期存款在扣除这10年公布的cpi后几乎等于零。因此,中国统计数据中名义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和偏低并不是由于工资薪金比例下降(这一点被广泛误解),而是因为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比重远远落后于民族比例。
上述三种行政垄断的制度歧视基本上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问题。然而,进入市场经济后,这些歧视性制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纠正和改变。相反,由于利益的复杂性,他们很难回归。当然,人们可以找到无数的理由来解释问题的敏感性和遥远性,使他们总是被更紧迫的压力挤出政府的议事日程,但我们也可以举出同样有力的依据,从扩大内需和城市化转型的不同角度来论证改变制度歧视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无比重要性和紧迫性。
权力寻租和非法资本谋取私利
行政权力有很大的垄断性,这也给那些从权力中获利的人留下了可能性和空。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它是由权力规定的,权力是有益的。权益是高度统一的,利润是在制度规定的权益之外赚取的,空小,风险大。因此,你可以认为计划经济也有某些制度规定的等级腐败,但就腐败的最严格定义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高度廉洁的时代。
市场经济的到来割裂了权利和利益的统一。资本权力开始挑战行政权力的原始至高无上。同时,资本权力是可以延续和继承的,而“过期无效”的行政权力现实大大增强了其对官员的刺激和诱惑。当行政权力只受官方规则的制约,缺乏其他制度性监督机制时,权力就转化为财富,即腐败,腐败迅速增长。
权力最常见的利润形式是权力寻租。不用说,官员待遇的滥用和各种职务消费,在公务中显性或隐性的寻租和索贿,以及那些担心自己不花钱就不能做事、想花少量的钱去做大事的人的主动贿赂,相互作用,推动了官员腐败的发展。权力可以转化为金钱和财富,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秘密。当然,一波又一波的反腐斗争导致各级官员纷纷落马,沦为阶下囚,这也有相当大的威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迫使官员们漫不经心。尽管如此,这并没有阻止腐败官员团体继续“前进”。这反映了当前不透明的反腐努力的随意性和局限性。
事实上,就社会财富分配的一般模式而言,交易权力和金钱的更大危害不在于官员交换的不义之财,而在于每一次权力和金钱的交换,这使得交易对手即行贿者在社会财富的竞争中不公平地获得更大的资源,从而促进了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从最近披露的海南省东方市干部土地窝案、上海市房管局原副局长陶小星受贿案,甚至是刚刚落马的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案,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共同特征:在权力与金钱交易的另一端,财富的再分配正以数十倍、数百倍的规模进行着。
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高级形式是一个家庭、两种制度、政府和企业。此时,权力与货币转化的动力机制完全统一,交易成本和风险大大降低。权力和金钱的转化已经成为一个持续而不间断的过程,财富积累的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已经成为我们在研究财富分配时不可低估的一股力量。因此,在山西的一个贫困县,只有部门一级的主任。一旦政府和企业同时运作,他们就可以在北京和海南拥有数十处价值数亿美元的房产。可以看出,腐败的高级形式是政府和企业的结合。在一个两种制度都不方便或不受欢迎的地方,情人生意已经成为中国腐败的一个独特景观。由于更难界定官员的子女、亲友和法律上的情人的业务,政治风险大大降低,集资规模惊人地扩大,因此不难想象,只要有示威游行,就会成为那些以权谋私者的首选。但正因为如此,侵蚀和摧毁社会基础甚至更加致命。
就影响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规模和程度而言,只有资本权力可以与行政权力相提并论。
资本是为了盈利,企业是为了赚钱,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在权力和金钱的交易中,不仅权力必须与资本相勾结才能取得成功,而且资本本身在利润面前践踏法律的冲动也是不可低估的能量——因为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大,资本也是其势力范围内的垄断主导力量。
与私人使用行政权力类似,资本权力有三种常见的方式来实现非凡的财富积累。
第一,避免和破坏各种与劳动相关的法律,如保护法、安全法、质量法和环境法,依靠资本对相关人员和程序的支配,弄虚作假,违反法律法规,通过成本向外转移获取超额利润。黑砖窑、黑煤窑和大量重大食品和环境违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第二,通过主动公关和行贿受贿,获取特殊商业利益和垄断利润。这是权力和金钱交易的另一端。就资本而言,金钱和权力的交易只是一种成本支出,财富的更大分配需要在这里实现。因此,尽管人们经常关注行政权力的腐败,但实际上是资本导致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平衡更加严重地倾斜。
第三,通过资本的支配力量来做假账、偷税漏税,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有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其财富转移的规模:首先,中国数万亿的无形收入几乎都应该来自资本控制的企业部门。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交易权力和金钱的贿赂也不会来自政府,也很少来自居民的税后收入,而是需要由企业出资支付。因此,中国有太多的居民享受着优越的资源,他们的实际收入远远高于他们的名义收入。
其次,除了少数受制度因素影响的大型国有多股上市公司外,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很少分红。至于千千未上市的有限责任公司,大部分甚至从来不分红,因此与世界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中国居民部门收到的名义股权分红极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作为股票投资者的富裕居民将他们的公司变成了永远不会支付股息的慈善组织,而是因为资本在中国的国情下找到了一种成本更低的股息分配方式。
当权力转化为资本,资本和权力合谋或单独谋求,践踏法律追求超额和垄断利润,避免这种每天大规模发生、也以万亿元计的财富再分配现象,显然不可能缩小贫富差距。
资源垄断和市场垄断
自由竞争是市场机会公平分配的先决条件。不幸的是,这并不总是市场经济的常态。那些认为市场逻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人最大的错误是将今天的市场经济与18世纪自由放任的小商品生产者的自由竞争混为一谈。事实上,至少从19世纪后期开始,垄断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内生癌症。寡头垄断竞争日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主导形式。市场竞争中的垄断和行政权力腐败通常会急剧扩大市场经济中的两极马太效应。
首先是机构资源。一些在原有垄断领域受到限制和开放的制度资源——如各种需要特许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特殊业务和贸易——一些人因其权力、关系、公共关系等原因获得第一位,一些人借助资本转移和黑暗的传递一下子致富。这种财富的积累当然也有远见、机会和努力的成分,但显然很难说这是一种公平的分配。
在2004年的“郎谷之争”中,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问题上,中国社会的基层和经济精英第一次形成了全面的对抗,因为太多的改制企业一夜之间落入了前企业领导人和相关权贵手中。这些改革大多提高了效率,但它们包含了太多的不公平,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二是自然资源。在各种富豪榜中,房地产开发商通常占有最大份额。在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它也是坐在山上吃山的老板们最美丽的地方。山西典型煤老板、内蒙古煤矿老板等。,拥有上亿的财富和大把的钞票。作为垄断资源的社会不可再生土地和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少数人致富的资本。
不要说许多人看不到人们获取资源背后的诡计,尽管它们表面上是合法的,但这种社会财富分配极不平等的制度安排总是让人们觉得出了问题。据该报报道,前首富2005年以20亿元的价格收购的土地现已出售,转让出价为100亿元。一次事故发生在山西的一个富人身上,他也兑现了一次他的矿藏,然后离开了。在查处囤积土地和掩盖土地的过程中,也有报道称,几年前北京有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囤积了一块土地,在开发之前已经升值了数百亿元。东方市的土地案也顺带透露,甚至很多地方的政府和公共土地都需要从开发商手中购买,这些开发商以前拥有很大的权力,以低价占有土地。
显然,像这样坐拥社会垄断自然资源而致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在全国比比皆是。在这种虚假的市场经济的旗帜下,既不能促进经济效率,也不能鼓励创新和创造,而且还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制度安排,很难阻止贫富差距的扩大。
最后,市场垄断。市场经济原本是一种趋利避害、穷而爱富、赢家通吃的结构,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大多是寡头垄断竞争。寡头享有“零差价”的规模优势:优惠的土地、充裕的贷款和倾斜的政策。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像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在土地、税收、信贷规模审批、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得到优惠待遇,这显然不是普通中小企业所能期待的。然而,许多寡头对此并不满意。他们还通过公共关系、政府官员、狩猎项目、分享市场份额和垄断特殊资源来发财。
当然,寡头之间存在竞争,所以他们不是完全垄断和落后的力量。寡头“大到不能倒”是个案,但显而易见的是,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小寡头将影响当地,中等寡头将影响社会,大寡头将影响国家利益。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机会的公平性只存在于寡头之间。因此,马克思说,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只存在于等量的资本之间。这没有错。在大资本和小资本之间,在资本和非资本之间,机会均等显然是不真实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当今中国最大的寡头大多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效率令人怀疑,干预过多,问题堆积如山。然而,就分配而言,肉在锅里是腐烂的,汤的溢出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像某些人所主张的那样,首先应该加速私有化,不管它如何被说成是对全体人民有利的,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在转眼间成为前行政人员及其附属机构的财富,正如我们在以往所有改组企业中所看到的那样。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中国的改革之路将基本上是封闭的。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的贫富分化存在制度安排的缺陷、权力与金钱交易加剧的资源分配不公、行政权力与资本权力的滥用、贪婪与育肥、市场竞争内生垄断的马太效应。显然,忽略这些财富和国民收入的大格局,它们的分布规模是数万亿元,只关注一些微小甚至虚构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并不能改变问题的本质,不管我们每天唱什么高调,都不可能真正缩小贫富差距。
制度歧视和权力垄断导致的收入和贫富两极分化不仅有害,因为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将不可避免地降低公众对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从而损害经济增长;此外,这种基于垄断权力的收入和财富再分配损害了社会竞争的公平性,不仅破坏了人们及其后代在竞争中的平等机会,也无助于提高效率和促进创新。它只会导致极处铺张浪费和傲慢、损失和仇恨的积累,这将不可避免地加剧社会阶层的分裂和矛盾,并将国家拖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在削弱垄断和歧视性特权时,效率和公平并不冲突,公平分配财富和创造财富的激励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我们根本不必胆怯,更不用说受既得利益或偏见的影响,选择性地反对某些形式的垄断和不公正(如政府特权和官员腐败),同时容忍其他形式的歧视和垄断(如户籍歧视和资本盗窃)。事实上,宽容意味着没有网。
因此,鉴于歧视性垄断制度,我们能否切断农村土地征收中的财富转移,并将其用于农民福祉和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城市化,从而切断所有人利用农村土地赚钱的想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中国工人的贡献能否回馈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场所生活,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能否拨出专项资金,优先保障所有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包括为留守儿童普及免费寄宿教育;我们是否能够迅速启动利率市场化,从而保护数亿普通储户不成为银行和企业利益的载体和所谓金融稳定的受害者等。在建立权力制约之前,我们只能希望党和政府从维护执政地位的长远利益出发,拿出遏制贫富分化的决心。
此外,面对权力垄断、资源垄断和市场垄断导致的社会不公和分配失衡,我们需要进一步审视我国社会财产和收入的再分配机制,揭示长期以来未被重视和修补的巨大制度漏洞是如何导致保障社会公平分配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的。
标题:贫富差距扩大背后的垄断之手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0087.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企业家的责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