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七上“黑榜”背后:扩张太快管理缩水
本篇文章1752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全球“快时尚”的国际巨头,zara在中国屡次跌入“质量之门”,两年内七次上榜。然而,zara总是选择沉默地处理所有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出任何关于问题产品的建议。
截至发稿时,扎拉中国公司一直拒绝回应,理由是负责人有会议或休假。面对每一次质量事故,扎拉都选择了沉默,从不就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给出任何建议。
扩张过快是主要原因吗?
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检测报告,近期zara、g2000、关琦、g-star等品牌检测的57个样品中,有20个样品的检测项目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主要存在纤维含量、色牢度、甲醛、ph值等问题。其中,六个样品(包括一个zara品牌样品)的纤维含量与测量值不一致,占样品总数的10.5%。
以抽查不合格的扎拉休闲裤为例。上面标注的面料标签上写着“含棉量为75%,含毛量为20%,含涤量为5%”,但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含棉量为68.2%,比标低约6.8%,含毛量仅为10.6%,比标低近一半。聚酯纤维即聚酯纤维的含量为15.7%,是标称含量的两倍多。
这不是一个案例。近年来,zara已成为各地工商和质检部门不合格产品名单中的“常客”。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8月以来,zara已经至少七次落入“质量之门”。
行业认为快速扩张是zara反复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价格便宜,发展速度太快。不可避免的结果是,质量会降低,而且每个商店都开得很大,市场成本太高,所以公司会降低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一些内部人士说。
根据zara休闲裤中的假标准原料,目前棉花价格约为3万元/吨,羊毛价格约为9.2万元/吨,而腈纶原料价格约为2.6万元/吨,涨幅最大的涤纶更便宜,仅为1.39万元/吨左右。就单件而言,没有很大的差异,但经过积累,成本差异非常显著。
“zara在中国的销售额远远超出了总部的预期,而且自2009年以来,它增加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2009年上半年,zara仅在上海就开设了4家门店,新开门店数量接近2006年2月在上海开设的门店总数。自2006年以来,zara已经开设了75家店铺。
此外,zara将继续加快在中国的扩张。其母公司inditex今年3月宣布,其门店覆盖的中国城市数量将从目前的30个增加到2011年的42个。
管理“缩水”
“由于竞争,快时尚行业正处于战略布局阶段,扎拉和优衣库肯定会加快开店的步伐。”联众智达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崔洪波表示。优衣库,h;m、zara、c;像A这样的外国品牌今年已经将国际重心转移到亚洲,并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开始布局二三线城市。
在频繁的质量事故后,Zara因其在国内外的质量差异而受到外界的质疑。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zara在欧洲有自己的工厂,甚至有自己的面料工厂,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亚洲建厂。zara开始引进与股权合作的oem工厂。
尽管其强大优势在于供应链管理,但其在亚洲的扩张速度太快,后台管理可能跟不上。“即使是照搬欧洲模式到亚洲,也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再加上速度和成本的压力,有些条件可能会无形中放松,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消息来源称。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虚拟标准门”的出现也与zara的定位有关。“zara希望保持一个年轻、时尚、高质量的品牌,但价格定位不能太高,因为它的大多数消费群体是大学生和年轻人。因此,公司可能会牺牲质量,否则原材料成本肯定会上升,导致价格上涨。”
为什么扎拉这么“聪明”?
业内人士指出:“zara目前在中国没有竞争对手,中国消费者的热情使其完全能够遵循自己的标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仅希望购买国外大品牌,而且低价时尚,所以他们往往忽视质量问题。这就是为什么zara一再被列入“黑名单”,但消费者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崔洪波还认为,质量事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zara的正常销售。“就服装而言,消费者很少关注质量。关注时尚和时尚风格等因素,关键是品牌的身份标签和身份是最重要的。质量是购买服装的保证因素,也是非激励因素。”
不过,崔洪波认为,扎拉的品牌声誉将受到极大损害。“最大的影响在于品牌声誉。这种影响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太大,但在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中,它肯定会产生中长期影响。”崔洪波认为。(中国商业新闻)
标题:ZARA七上“黑榜”背后:扩张太快管理缩水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1543.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马云点评创业: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