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鲇鱼效应”可期
本篇文章1040字,读完约3分钟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吸引重量级玩家。近期,工行、招商银行等传统银行相继推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原有的简单网上银行业务已经延伸到电子商务平台和其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这种增加存量的改革路径符合发展规律,其正在出现的“鲶鱼效应”有望在未来深化和扩大,其依据是:
首先,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正面临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这主要体现在大陆银行业连年高速增长的总利润主要来自信贷扩张和高存贷款利差。但是,目前的情况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可以享受的存贷款利差不仅在迅速缩小,更重要的是,利率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存款利率上限也接近最终放开的时间窗口;第二,随着“金融脱媒”进程的加快,银行供给侧存款增长率和需求侧贷款增长率都将出现不可逆转的下降趋势;第三,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支持社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的企业投资意愿也将进入稳定阶段。因此,综合判断,内地传统银行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盈利渠道迫在眉睫。
其次,新兴的网络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提出了实质性的全方位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不仅在理论上被广泛认为是对人类金融模式(甚至是整个生活方式)的颠覆和深刻挑战,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以前基本上处于“草根”状态的互联网金融取得了非常惊人的增长率。例如,一份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的p2p贷款规模从60亿元猛增至830亿元,预计今年p2p贷款规模将增长180%。因此,内地传统银行业必须尽快认识、适应和融入新的经济和金融结构的演变。
第三,中国国情和金融业的双重特殊性决定了传统银行业可以在互联网领域领先。这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破产具有很大的外部不经济性,金融业具有高负债和高风险的特点,这使得金融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此外,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和较低的社会诚信水平,这进一步使得规模和规范化构成了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赢得互联网金融的非常显著的比较优势。
当然,由于“鲶鱼效应”,传统银行业加速进入互联网金融,这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他们在这一新领域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来自业务本身的固有特点,如互联网金融规模小且分布分散,这使得风险和成本控制更加困难;其中一些来自外部生态,如网络金融高度依赖的信用信息系统和适度监管等,仍在探索和完善之中。此外,除了这些外生问题,传统银行业需要正视和克服才能在网络金融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它自身的痼疾,如创新力不足、市场导向不足等,反过来又会促使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在问题的引导下发挥得越来越快。
标题:互联网金融“鲇鱼效应”可期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4260.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