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商业创新是必然选择
本篇文章1143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互联网+新商业”峰会上,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主席张志刚、中国国家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陈文玲以及部分企业家就“互联网+新商业”和“商业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促进新商业健康有序发展。
张志刚:商业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
张志刚说,在国民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商业经济具有五个阶段特征。首先,商业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基本的主导产业。其次,消费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第三,企业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已经取代了一级批发、二级批发和三级批发向零售的服务模式。第四,商业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形成了国内经济和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局面。第五,创新已成为企业经济的新常态。
张志刚认为观念的更新是所有创新的源泉。因此,商业创新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然后,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使商业企业能够开始成为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其次,要创新业务形式和业务模式。第三,我们必须在商业领域进行技术创新。
张志刚表示,最重要的创新方向是商业形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互联网+”为主要模式的信息技术产业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的单店经营和百货商店、粮店、蔬菜店、杂货店的销售,成为新常态。社区商店、便利店和无人值守购物方式发展迅速,农村流通网络逐步完善。
陈文玲:现代流通产业是中国商业创新的短板
"中国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应该有更大的精神."陈文玲认为,商业改革是中国未来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其中,现代流通业是最重要的力量。国务院文件明确将现代流通业定位为国家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同时,现代流通产业也将是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内生力量和最大导向力量。
陈文玲表示,虽然现代流通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如此重要,但中国目前的商业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尚未形成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流通产业的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社会化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企业内生的全球市场流通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我国目前的流通产业还处于传统流通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现代流通产业。
针对现代流通产业存在的问题,陈文玲指出,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创新能力。总的来说,现代流通业是中国商业的短板。国外已经将现代流通的技术和概念扩展到制造业,形成了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互联网工业。
陈文玲认为,在业务创新方向上,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和服务链的重构,以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等重大战略对业务创新尤为重要。“互联网+”的形式可以为现代流通的发展打开另一扇窗。信息整合、信息协调和信息使用的变化也将为企业创新提供巨大的战略机遇。
标题:“互联网+”时代 商业创新是必然选择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4761.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