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重组的“大企业”思维
本篇文章1295字,读完约3分钟
在最近结束的“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中国要建设一批“屹立在地球顶端的大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重点发展汽车、钢铁、水泥、船舶、机械、电子信息、电解铝、稀土、食品、医药等行业。推进优势企业强联盟、跨区域并购、海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引导并购企业管理创新,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重点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虽然苏波的讲话没有直接涉及企业所有权的问题,但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主体应该是国有企业。在最近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中国不搞私有制”成为国内改革的明确方向。如果工业和信息化部创造的“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是一个民营企业,这无疑与“没有私有制”的大方向是不一致的。因此,出现在上述十个领域的大部分工业巨头更有可能是国有企业。然而,这些行业中有一些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如果新的巨头想要站稳脚跟,他们就必须踏上这些企业的原址。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对国有企业控制的最新发展并不体现在行政垄断的形式上,而是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上市等多种形式上。例如,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去年12月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虽然2010年中央企业改组为100家的原定目标尚未实现,但中央政府对中央企业的改组目标不会改变,仍需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集团。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及时表示支持,“积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和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上市。”
苏波还表示,中国还需要一大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小巨人”企业,应支持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走“专业化、精密化、专业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或为大企业配套。对于蒙古政府青睐的这种好的小企业,政府也会在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考虑到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多年前就开始整合,地级市以下政府控制的小型国有企业已经基本消失,所以“小型企业”应该大多是民营企业。
既然国有企业已经如此强大,政府为什么还要进一步支持它们的扩张?如果我们撇开利润因素,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行业的特殊性:食品和医药是关系到人民安全的敏感行业,往往有问题;稀土是国家渴望控制的战略资源;钢铁、汽车、水泥、电解铝是产能过度扩张的行业,能否及时遏制增产势头,将直接决定“结构调整”任务能否完成;机械、电子信息和航运可能不完全由国家控制,但少数大型企业对中国的国防力量具有重大意义。自2006年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支持国有企业占据七大产业:军工、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现在,这个领域将扩展到汽车、钢铁、水泥、船舶、机械、电子信息、电解铝、稀土、食品、医药等领域。这10个产业,加上17个战略性产业,都是政府掌握的,不相信自己的力量。
最终分析结论(最终分析结论):
政府在十大战略性产业中塑造“巨人”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加强对产业的控制,并通过控制17大战略性产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可靠的公共服务、可控的产业增长、对军事发展的支持以及食品和药品的基本供应。在培育“大企业”的思路下,新一轮的“民族进与民间退”即将拉开帷幕。
标题:企业兼并重组的“大企业”思维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9346.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施永青:食饭时间要计工资吗?
下一篇:互联网新十年:分享和微博成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