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狂人”严介和
本篇文章1390字,读完约3分钟
“最后的疯子”——这可能是一个有争议的标签。
我们之所以使用这个话题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严介和对“疯癫”有自己独特的诠释——“疯癫”就是创新,破坏固有的规则,创造适合自己的模式;“疯狂”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违反法律法规,违法与违法,永不犯罪”。他达到了这个境界,即使他被郎咸平批评为“侵占国有资产的第一掠夺者”,他也不介意;“疯子”的真正象征不是一时的勇敢,而是最后的疯狂,他一直坚持到今天。
另一方面,从严介和独特而巨大成功的“bt+零资产收购国有资产”的政治和商业模式,以及他“在15年内成为世界五大商学院之一”的蓬勃事业来看,除了他之外,恐怕很难有后者。
前传
江苏省淮安市,古称淮阴,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交汇处。淮阴侯韩信、吴承恩、刘鹗等名人辈出,这里也是近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
严介和1960年出生在这里,排行老九。慕岩当时44岁,所以她的家人叫他“四四”。母亲缺少牛奶。他是吃着姐姐或嫂子的牛奶长大的。
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阎一家搬到了农村。“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0年,到处都是死人。我们出生在饥饿的时代,成长在动荡的时代,而成年人则处于开放的时代”——他认为所有同时代的人都经历过苦难和苦难。2005年,当严介和以黑马富翁的身份参与录制一个电视节目时,他回忆起自己童年的贫困,说:小时候,家里穷得连一块布都买不到,鞋子是用农村的稻草和垃圾袋织成的。如果他接触水,他的鞋子会变得潮湿和腐烂,所以下雨时他会赤脚。
成年的严介和在1977年抓住了恢复高考的机会,被当地师范学院录取。毕业后,他成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继承了家族事业。
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有一个相当自负的评价:“我疯狂而低调,走进大厅,走出厨房,轻松地走进大厅,带着温暖走出厨房,没有换角色的痛苦。”。这一特点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世纪80年代初,严介和在江苏教书育人的时候,开始自己的家庭编织草帽、帽子和簸箕,这些东西被生产和销售,积累了数十万元的资产。然而,他后来被批准走资本主义路线。他的工厂被查封了,他生产的原材料只能在仓库里腐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他欠了人们8万元。政策改善后,他开始鼓励努力工作并变得富有,然后他重新找到了原来的工作,并在一年内还清了所有欠款。
1986年,严介和失去了教师的工作,因为他的第二个孩子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并被迫下岗,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他把这种被迫冒险称为“跳进海里”,这与“下海”不同:下海意味着如果你做不到,你可以回来,“跳进海里”意味着很难回头。
第二年,淮安一家不景气的企业公开招标租赁。他的投标方案以最高分中标,并通过公开竞争和公开选举成为厂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很多人对他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投标方案感到困惑。然而,他上任一个季度就将企业扭亏为盈,并担任水泥制品厂、建材公司和贸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严介和一直非常重视“政策”,因为他深受政策之苦。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在熟悉中国政治和经济规律后天才思考的结果。
上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他丢掉了工作,但邓小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也让他受益匪浅。几年后,在出席众多演讲时,他还提醒中国民营企业家:“一定要了解政治!不懂政治的企业家不可能是一流的企业家。”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标题:“最后的狂人”严介和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2493.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