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控制好试错成本
本篇文章1655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以来,央行领导各部委开展了网络金融专项整治。可以说,2016年的主题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标准化”,这是前几年的热门话题。一些从业者说,互联网金融已经被污名化。
与此同时,“fin-tech”一词开始悄然兴起。许多公司急于澄清他们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称自己为金融技术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601398,BUY)前行长杨凯生昨日在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我们应该放弃对新术语的追求,不要在术语和概念上拐弯抹角。在网络金融的创新中,要避免虚假、求实,控制试错成本,不要超出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
放弃对新条款的追求
杨凯生强调,任何进步都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错误取得的。因此,网络金融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波折和问题,因此创新不能简单地被否定,但关键是要控制好试错的成本,不能超出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
前一阶段,在互联网信贷和金融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平台,一些公司带着钱跑了,电子租赁事件极大地影响了金融秩序。
对此,杨凯生表示:“当然,司法部门应该依法处理那些故意欺诈和涉嫌犯罪的公司和人员,但我认为有些人一开始可能并没有主观恶意。那时,他们只是以为自己站在风中,以为自己真的可以随风而去。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偏离,对金融规律的漠视和偏离被视为发展和创新。他们认为闪烁和宣传是营销和宣传。”
互联网金融在前一阶段被邀请到祭坛,并在一系列风险事件和专项整治后很快被污名化。对于用金融技术取代互联网金融的做法,杨凯生指出:“有些人希望通过改变提法来割断一些原有的问题。这并没有改变思维方法的片面性和绝对性。我认为这既不必要,也不实际。”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立足点在于金融,而金融科技的立足点在于科技。杨凯生指出,我们必须摒弃追逐新名词的令人费解的心理,不要盲目追逐时尚和引人注目,而要透过表象看问题的本质。不管名字是什么,只要你从事金融业务,你就必须遵守现行的金融实务规则,接受必要的金融监管。如果我们还在名词的概念上拐弯抹角,就不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也不利于控制和减少开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
连锁发展应避免浮躁
随着比特币的流行,区块链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总之,区块链是一种不可篡改的数字账簿,区块链的任何记录都不可篡改,便于公众监督和审计。瑞银集团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20年,区块链和相关技术对世界的影响将与互联网在过去20年的影响一样深远。
一些国家的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开始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区块链。一些国际银行去年成立了一个新的技术联盟。平安(601318,BUY)是中国第一家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的公司。中国人民银行还表示,将努力尽快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现金。
杨凯生认为,如果区块链技术能够将互联网的功能从信息传递转变为价值传递,它对人们的经济生活、金融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将远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
但事实上,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没有真正开始,现在已经应用到一些社会生活领域,比如慈善捐赠和医疗服务。蚂蚁金服最近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爱心捐赠领域。过去,公众并不知道捐赠后基金是何时交给受赠人的,但区块链科技支持的公益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公开查询,我们可以看到捐赠是如何分配的。
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李成告诉记者:“我们首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场景,因为它可以增加信任度。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一致性算法重构一套信任机制。然而,目前的区块链无法支持支付宝的高频率并发交易,蚂蚁金服也从未想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来研究虚拟货币。”
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在于权力下放、任何活动的可追溯性和点对点直接交易。杨凯生指出,还有许多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如相关区块链的技术标准、交易指令的格式以及金融活动实名制带来的区块链交易参与者的身份认证和准入许可等。您是否仍然需要一个集中或半集中的组织来制定和规范?
“我们对区块链的理解不能再像互联网金融那样陷入片面的误解,从而增加开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这是降低金融创新试错成本的关键。”杨凯生总结道。
标题: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控制好试错成本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3436.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