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报告(2015)》:阐述互联网金融的四大分类
本篇文章1838字,读完约5分钟
21世纪,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的不断融合导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深刻的技术和制度背景下,网络金融已经走过了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多格式、交叉和爆炸式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的学术界、行业和监管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拥有更加国际化的视角,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和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在中央网络办信息服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 从2014年底开始编写《全球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12月16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立教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子课题上发表。 这份报告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仅在三天内,第一千份报告就销售一空。
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100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初创和成长型企业,并将业务模式分为基于互联网的传统金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业务、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四大类。
传统金融的网络化主要阐述了以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在过去的20年里,网上银行发展迅速,实现了从1.0到2.0的转变。据统计,全球共有116家网上银行,尤其是在英国、美国和德国,其中美国以34家的优势排名第一。20世纪90年代,网络经纪人因其便利性和经济性而在全球兴起。随着技术的创新,网络经纪人已经从最初占主导地位的折扣经纪人演变为社会经纪人和众筹经纪人。保险业的网络化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传统保险的网络化、网络保险经济与代理、网络保险公司。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从事网上保险销售的传统保险公司有99家,比上年增加11家,占同期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公司总数的65%,比上年增加8%。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业务主要分为四个子类别: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资产管理、互联网小额商业贷款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大多数国家,互联网基金销售不是主流,投资者更喜欢专业金融机构的线下销售。相比之下,互联网资产管理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通过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产品,不仅降低了费率,还降低了投资门槛。目前,国内外在线资产管理主要集中在四种模式上:被动智能理财平台、主动组合投资平台、o2o资产管理平台和投资顾问智能账户管理平台。网络小额商业贷款弥补了银行贷款的不足,通过分析网络数据弥补了审查成本高或信用不足的缺陷,从而快速高效地满足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近年来,中国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迅速,贷款余额为0.94万亿元。除了一些p2p,国内基于互联网的小额商业贷款公司大多是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自建平台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美国和英国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他不发达地区仍主要依靠线下消费。
P2p和众筹在国内外非常流行,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全新表现。自2005年以来,p2p以其无担保、快速匹配、低贷款利率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其中美国、中国和英国发展最快,其中中国2013年同比增长300%。目前,在中国p2p行业的发展中,行业的演进完全来自资产方面,模式迅速转向p2b。从广义上讲,P2p可以理解为债券众筹。此外,众筹还包括捐赠众筹、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和房地产众筹。目前,我国有6家捐赠众筹公司,股权众筹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房地产众筹处于起步阶段。
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主要集中在网上社会投资、金融产品搜索、个人金融管理、网上金融教育和个人信用管理。在线社会投资以社交平台为载体,将广大投资者联网,以优化信息流和投资决策效率。金融产品搜索通过聚合产品、匹配需求和提供增值服务来帮助消费者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为消费者做出明智的决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居民财富的积累和金融产品的丰富,大多数居民迫切需要经历一个普及金融知识、改善金融行为和提高金融素养的过程。在线金融教育平台的开发是这一漫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人信用管理是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的重要分支,主要包括信用查询服务、信用管理服务和金融产品对接服务。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全球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报告》(2015)将对观察、理解和思考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起到有益的作用,也将有助于行业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让我们关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标题:《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报告(2015)》:阐述互联网金融的四大分类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4749.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