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如何转型升级
本篇文章1432字,读完约4分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许多地方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一些地方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误解,导致行动偏差。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认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这种事业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然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产业结构不仅利润率低,而且还存在物质资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有必要从成本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适时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中国一些地方来说已经迫在眉睫,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一些地方认为转型升级就是淘汰传统产业,特别是一些夕阳产业,转而发展新产业,于是他们争相追逐新产业。发展新产业当然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在这个问题上,各地要根据中央精神和自己的条件,合理规划,量力而行。否则,仓促采取大规模行动的结果只能是产业结构的严重趋同和低水平竞争的加剧。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或夕阳思维。服装生产也是如此,一些欧洲企业的盈利能力强于许多高科技产业;然而,由于产能扩张,许多看似美丽的高科技产业瞬间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一定要喜新厌旧,弃旧而从新。只要传统产业在技术和管理上能够升级,它们仍然可以成为现代产业。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良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链和服务,虽然从事的是新兴产业,但仍可能是利润的“碎片”。
又如,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些地方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要求区域内所有城市都要认识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这其实是不合理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但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城市的统一要求。相对而言,特大城市更适合发展第三产业。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是第三产业的战略布局和选择中心。上海第三产业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与周边其他城市共享服务功能。如果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都超过第二产业,这是不合理的。因此,长三角其他城市不能简单地用服务业的比重来衡量其转型升级的成效。
事实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转型”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率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率,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而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行业变化和转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改变行业可能不会导致转型,而改变行业可能不是转型的必要条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包括产业间的升级,如从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向第二、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演变;它还包括产业内升级,即某一产业内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只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才能在实践中避免偏差。
“学习联系”栏目旨在为读者搭建一个平台,开辟一个学习科学新思想、新知识和新经验的园地。
提交邮箱:叶凡@人民日报
编辑
标题:产业结构如何转型升级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8850.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探索影视剧生产的有效机制
下一篇:韩国归来话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