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民”激增背后折射保险新业态
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蚂蚁金融保险昨日发布的网络保险消费行为分析报告首次将“网络保人”的理念引入公众视野。过去一年,这一全新金融群体的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超过3.3亿人次,同比增长42.5%,是投资者的3倍,基本人群的1.5倍。
“网上保人”是通过网络渠道购买保险的人的总称。在这一人口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背后,它反映了一个新的国内保险业的出现——消费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催生了网上消费,进而刺激了新的保险需求。通过互联网,保险业找到了一条新的跑道,甚至可以换道超车。
报告从多个方面和层面揭示了这一群体的各种特征。特别是,与投资者和普通人相比,它在年龄结构分布和消费行为偏好方面有所不同和个性化。
首先,互联网从整体上保护了人们,显示出年轻的特点。“80后”占47%,而“90后”占33%,其中“90后”的互联网保护率领先于任何其他年龄组。
其次,网民的保险偏好存在地区差异。包敏南部更注重健康和福利,所以保险意向主要集中在健康保险上;包敏北部推行电子商务保险,如退货运输保险,这可能与中国东北与长江三角洲这一主流运输地的距离有关,买家更愿意用保险来抵消退货风险。
此外,新旧互联网用户的保险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年人通过互联网购买传统的保险产品(如汽车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这与保护下游地区公民非常相似;“触网”后,新参保人更愿意购买更小的零散保险产品,更愿意尝试购买创新的个性化保险,如“银行卡安全保险”、“无忧跑步保险”、“儿童疫苗保险”、“美容保险”和“合法权益保障保险”。
从年龄结构和保险需求来看,网民群体大多是需求曲线末端的长尾客户。一些市场参与者对此提出质疑:虽然受互联网保护的人数已经超过了投资者和公民,但单尾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可以说是“小如针尖”,每件保费低,用户粘性差。事实上,由此产生的总消费规模很难在短时间内与投资者和公民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相抗衡。
但是这种差距往往意味着无限的想象力,空.虽然单尾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不高,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类客户的消费情况和消费倾向可以被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从而为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了数据来源。更重要的是,这些巨大的分散的需求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长尾效应。即使是现在看起来“不受欢迎”的保险产品,在未来也可能有很大的市场。当时,没有人想到出生于草根阶层的余额宝最终会一夜成名。
诚然,互联网不仅是保险销售渠道的变革和创新,也是保险业一系列传统做法的打破和确立。这就要求整个保险业学习和遵循互联网的规则和习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重构消费者、互联网平台和其他相关方的价值体系,逐步改变现有的保险产品结构、运营和服务模式,重塑整个保险生态系统。
标题:“互联网保民”激增背后折射保险新业态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3946.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