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业“新兵”: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整风运动
本篇文章1074字,读完约3分钟
杂种猪行业爆发出一股“新势力”:他拥有先天的技术优势、成熟的经营理念、丰富的市场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理想:向全中国销售新鲜、安全、健康的猪肉。
他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吗?
让每一块猪肉都有一个清晰的来源
“我们在和拉车的人竞争。”郑刚笑着说道,笑容中有些无奈。
郑刚,晨星半导体射频识别(射频识别)中国区总经理。世界上70%的液晶主芯片来自这家台资企业。郑刚和他的团队进入养猪业的信心首先来自于自身的技术优势。
晨星半导体拥有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提供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在销售猪肉之前,郑钢团队的工作是为成都市政府建立的“成都生猪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2008年,晨星半导体投资成都美仕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仕达”),郑钢任总经理。2009年至2010年,美施达投资数千万美元开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可追溯监控物联网技术系统(000061)”。
用郑刚的话说,这个系统可以使每块猪肉和每块蔬菜都有一个明确的来源,确保安全和健康。以猪为例,监管者和消费者可以了解这种猪肉属于哪种猪、猪的年龄、来自哪个农场和屠宰场、谁是养猪人、谁是屠夫、何时屠宰等。
梅实达发展中心总经理唐壮岳表示,目前,关于生猪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监测的理论探讨较多,但调查和实施的力度较小。例如,根据农业部的相关规定,90%以上的猪在饲养过程中都要佩戴耳标,进入流通过程时耳标佩戴率必须达到100%。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梅士达发现许多养猪场不愿意给猪戴耳标,因为有些品种的猪戴耳标后一个月内可能不会长肉。此外,猪戴着耳环,不方便扫描和阅读信息。“猪经常跑来跑去,农民长时间忙碌时不一定准确。”因此,在可追溯性监测系统中,美施达将耳标改为猪圈标记,每个猪圈大约有10 ~ 20头猪,大大降低了养殖中的监管成本和应用难度,同时监测效果不会降低。
在这期间,郑刚的团队发现养猪业是一片广阔的“蓝色海洋”。以成都为例,据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吴永生介绍,该市每年生猪屠宰量约为1000万头。据粗略计算,每头200公斤,70%的肉产量和每公斤10元的价格,市场规模为140亿元。
此外,养猪业喜忧参半,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大型企业较少,品牌意识淡漠。大多数猪是农民,大多数卖肉的是“拉车的街头小贩”。屠宰过程中只有几个品牌,但销售都是加盟的形式,质量不能100%保证,基本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
因此,2010年11月,晨星半导体投资的绿色农产品可追溯连锁超市“一绿先”在成都开了第一家店。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生猪业“新兵”: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整风运动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10517.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