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该软还是该硬?
本篇文章980字,读完约2分钟
从瑞士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我加入了美国君悦国际酒店管理集团。1999年,我从台湾被派到上海君悦酒店担任中层干部,主要负责酒店开业筹备和新员工培训。
当时,我发现酒店员工的年龄普遍较低,而且大部分都是刚离开社会的新人。他们更有可能有从众心理和崇拜英雄主义,然后他们会竞相模仿崇拜者。因此,我,24岁(当时是前台的助理经理),经常组织额外的工作活动来缩小员工之间的距离,并与他们交往,尤其是与下面的大堂经理和领班。凭借我的留学经历和一些个人魅力,我成功地激励了这些干部。他们也是未来挑选和塑造的崇拜者,肩负着培训新员工的重要使命。
我记得有一次,在酒店试运行期间,上海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委员会,也是酒店的业主,毅然接受了维珍大西洋空从伦敦到上海的首航仪式。当时,我的老板独自飞往伦敦,在这趟航班上接待贵宾,并在返回途中为所有贵宾完成了登记手续和钥匙发放。我们所有的团队成员连续工作20个小时不睡觉,只是为了在登机前向我的老板确认所有的贵宾信息和房间状态。该项目也为成功举办财富500强论坛奠定了基础。
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当时团队的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这个项目可能不会如此顺利地完成。正因为当时团队的工作年龄普遍较低,超过90%的员工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对未来充满期待。这种情绪管理模式产生了很大的效果,但它要求完全授权的管理者具备更高的素质和修养。我个人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更类似于麦克莱兰的“追求成就理论”。
2001年,我加入了现在的公司,它也是美国500强上市物流企业之一。经过三个月的入职培训,我被任命为上海的“区域销售经理”。在员工激励方面,我仍然使用前面提到的软管理模式,并带着情感前进,因为大多数员工年龄和服务年限都不老。在早期,这种模式发挥了令人满意的作用,其表现也多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后期,我明显感到无能为力。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工作的性质已经改变了,决策常常与工资或佣金联系在一起。此外,我尽力与下属建立一种“零距离”的形象,没有领导架子,非常平易近人,导致多次会议失败,执行效率低下,最终无法满足所有人提出的意见,导致士气低落,业绩增长放缓。
2006年,当我被大连分公司任命为东北区总经理时,我改变了以前的风格,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激励模式。就个人而言,这是一种硬管理模式,类似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洛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的结合。
标题:管理:该软还是该硬?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9531.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又到公司派对(Party)时?
下一篇:管理员工:激励好于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