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公司:一家环保企业的突破之路
本篇文章1086字,读完约3分钟
“28年定律”意味着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一小部分,大约20%,其余的80%,尽管大多数,是次要的。
这一规律在高科技产品的利润分配中尤为明显。在许多商品的生产过程中,中国公司支付了大部分的劳动力,但只获得了少量的利润。外国公司提供先进技术,轻松赚取大部分利润。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云说:“我们只是想打破这条法律,从外国人手中抢走最有利可图的部分!”
从“匹配”到“平等合作”
埃森公司成立于2003年,最初与德国e.on公司和美国艾默生公司合作,对方提供仪器和设备,埃森则提供一些周边协助和周边配套。当时,环境监测在中国刚刚起步,欧美国家已经研究了近30年。“例如,一台烟气分析仪只能赚取20%-30%的市场价格,而大头却被外国公司拿走了。”陆德云说道。
当时,埃森公司赚了很多钱,因为这个行业竞争对手不多,但他们知道那些一直做“杂工”的人总有一天会被别人取代。为此,埃森公司逐年增加在R&D的投资,并积极与东南大学和南京信息科技大学合作。“渐渐地,我们可以做外国公司能做的事情,成本也降低了很多。”刘德云说:“分析设备中排放烟气的附件之一是蠕动泵。我们产品的成本还不到进口产品的一半,客户称它易于使用。”
今年,埃森公司与美国艾默生公司重新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与之前的协议不同。这次是平等合作,双方共同研发。
从“拿来主义”到“中国特色”
虽然国外产品的技术水平很高,但有时不符合国内情况,所以盲目“接受主义”是不可取的。例如,中国规定从烟气的测量结果中扣除水分重量,只计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杂质的净重。然而,国外没有这种规定,它们生产的工具也没有这种功能。这也让国内监测机构感到困惑,环境保护部规定,在报告数据的“水分重量”一栏中允许手工输入。
三年后,埃森公司开发的烟气水分仪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市场份额达到80%。在环境保护部的最新规定中,允许人工输入水分重量的条款也被删除。
从原始设备制造商到反向原始设备制造商
几年前,埃森公司经常为美国和德国公司进行贴牌生产。一件设备以1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外国商人,一旦他们贴上标签并转手,价格就是50万美元。目前,埃森只从外国公司订购传感器芯片,设备的大部分其他部件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们要做反向贴牌生产,让他们为我们做贴牌生产,并贴上埃森的商标。”
近年来,埃森放弃了与工矿企业直接合作的机会,不再做“大而全”的系统集成,而是专门从事关键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目前,公司产值已达5000万元左右,是7年前的10倍。“这条路似乎是正确的。只有抓住高附加值环节,企业才能持续发展。”陆德云说道。
标题:埃森公司:一家环保企业的突破之路
地址:http://www.sac-csic.cn/syxw/8215.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